基本情况: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及现代旅游产业理论、大数据分析与数字化运营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服务管理素养,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旅游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备中高层管理人员发展潜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河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立足于闻名遐迩的山水焦作,辐射晋冀豫,秉承百年路矿学堂传统,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自2006年开始本科招生,2011年开始招生旅游管理学术硕士,2012年开始旅游管理方向的MBA招生。截至2024年底,本学科已完整培养15届本科生、10届硕士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00人,旅游方向硕士研究生30余人。专业团队注重实践教学,设有智慧旅游实验室,与旅游景区、文旅产业管理部门、旅游大数据平台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课堂教学培养、课外素质拓展、实验室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锻炼相结合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与云台山景区共建的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开创全国首家“旅游+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样本。
旅游管理系目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有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8人,硕导7人,凝聚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企业管理、文旅产业创新、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4个研究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及自科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横向课题15项,教师团队学科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精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任教师与业界联系紧密,注重到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参与规划设计和评审、行业标准制定、地方性法规起草和实践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为地方政府决策及旅游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专业特色:
顺应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如“元宇宙+文旅”“AI+景区”等新业态),培养既懂文旅产业运营,又掌握数字技术(大数据、VR/AR、区块链)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服务智能化、体验沉浸化。体现在:①“科技+文化”双驱动。通过数字技术活化传统文化(如故宫数字文物库、敦煌元宇宙展厅),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注重AI导游、区块链票务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教学。②“政产学研”协同培养。与焦作市文广旅局、文旅科技企业(如腾讯文旅、携程)、文化机构(新东方文旅、博物馆、非遗中心)合作实践,参与真实项目(如景区数字化改造、文旅小程序开发、旅游新媒体平台搭建)。③国际化视野。引入国际案例(如迪士尼虚拟乐园、卢浮宫数字导览),对接国际智慧旅游发展趋势。
主要课程:
目前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为“4+3”: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在此基础上选修为两个方向:一是旅游大数据运营与管理,如旅游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小红书运营等;二是旅游业态管理,如定制旅行、研学旅行、民宿运营管理等。具体囊括4类:①数字技术类:虚拟现实(VR)场景设计、旅游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与文旅应用、景区AR导览开发、游客行为数据分析;②文旅运营类:智慧景区管理、文旅IP开发与运营、数字营销策略、非遗IP数字化推广、文旅直播带货策划;③文化创意类:沉浸式叙事设计、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新媒体内容创作、博物馆数字展陈设计、文旅短视频创作;④实践项目:校企联合实训(如数字文旅产品设计大赛、景区智慧化方案、小红书及抖音运营)。
升学与就业:
旅游管理是“文科+理工科”能力并重的赛道,适合对文化有热情、对技术有好奇心的学生。学生就业大致四个去向:①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景区、OTA平台、游学机构);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公务员(文旅系统、发展改革委、文保单位、景区管委会);③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0%,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④轻资产创业(定制旅行、电商平台、新媒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