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汪玉,女,汉族,出生于1997年6月,共青团员,就读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英语四级,计算机三级考试等。
人生格言: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而无所得。
个人事迹:
大学是一个神奇的时光机器,有人在这里沦落,而有人在这里默默埋下耕耘的种子,用汗水灌溉孕育出鲜甜的果实……
时光荏苒,且行且珍惜
我们的辅导员给我们算过这样一笔账:大学四年,减去大四下半学期的离校时间,我们能够待在学校学习以及享受大学美好生活的时间实际上只有3年半,也就是1225天,再减去三个寒假90天左右,三个暑假180天左右,那么我们的在校时间其实不足1000天。初入大学的我准备着好好享受大学四年闲适的生活,然而现实却远非你我所想。大学时间经过辅导员的一番分析计算,似乎骤然减少,而早在高中时就立下要在大学闯出一片天地的我们还在参加着各种无厘头的社团活动以及含金量并不是很高的各种比赛。更糟糕的是,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尚且沉迷于大学生活的纸醉金迷之中,逛网吧、逃课等行为屡劝不改。其实还应该被提及的便是大学谈恋爱问题。我并不排斥大学谈恋爱,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懂得如何平衡好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刚进入大学,很多人可能会沉浸在这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中,没有老师的约束,没有父母的管教,没有繁重的课程,这一切会让你一时忘记了自己的目标,自己需要奋斗的方向,甚至是忘记了高中时期对自己许下的承若,所以,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目标,比如拿到奖学金,比如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比如去竞选学生干部等。在享受的同时,不忘理想,为青春奋斗!
步入大学,最真实且令我欣喜的一个自我感受就是: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我终于可以自由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各种活动以及竞赛中摸爬滚打,从而找寻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高中时期的我们大多被固定的学习任务束缚了想要腾飞的翅膀,被无穷无尽的考卷禁锢了思想的灵魂,脑子里全部都是函数、物理公式、作文模板等“套路”,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只能够按部就班地重复同一种生活方式?因为那是我们步入大学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如今,我们都走进了我们梦寐以求或是哀叹悔恨的大学,我们的舞台变了,变得更加自由、和谐、丰富、多彩,而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在这不足1000天的短暂大学生活中,如何恰当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海无涯苦作舟
首先是专业学习。在两年中,我的每一门课程都学到深处,当然对不同的课程有所侧重;定期查询更新最新关于管理学的知识并从网络上了解关于管理学的第一手资料;参加关于管理学的竞赛,比如武汉大学举办的每年一次的案例分析大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深入了解管理学。为了确保专业课程学得扎实,每天的课下自习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放放,就是学习不能耽误;定期访问某大型权威的杂志论文或者新闻,比如说《发现》杂志,或者泡泡学校的图书馆,仔细钻研管理学理论;关于比赛,我一直以来都是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参与最重要,所以大一真的参加了不少比赛。直到大二阶段做了一个“互联网+”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特别感谢电气学院的一个学长,他将所有事情都交由我负责,包括策划书写作以及路演,在这个比赛中,虽然成绩只拿到了省赛三等奖,但是学到的东西却是奖项无法衡量的。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 ,可惜没有如果……
许多毕业了的学长学姐都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会选择另外的方式渡过大学生活”。的确,大学是一生中知识储备、性格成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本该渡过的人生中最值得回忆,最有价值的三年。可为什么却让许多人不堪回首?透视如今的大学校园,“天之骄子”们往往是在彷徨、呐喊、朝花夕拾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前辈”们走过的路。大学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混一张管用的文凭以及考取几张证书,好让自己的文化水平增加一个档次。只可惜这张文凭如今也不怎么管用了。于是,许多年以后他们再发出那样的感慨,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本可以“活”得更好,收获更大的成功。可是为什么没能做到呢?回头看一看他们走过的路,不难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没有规划或者是没有很好地规划他们的大学生活。试问: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没有远大的抱负,何以成就伟业。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做得更好!这句看似壮志豪言,却抵不上一句“可惜没有如果”的反驳。大学很短,路还很长,请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
获奖感言:
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栽培,感谢同学们的默默支持,同样,也非常感谢我没有放弃自己,正是因为我有幸拥有这么多,如今的我才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日后定不负大家的期盼!
师长点评:
汪玉同学思想端正,学习刻苦,做事认真,据此我给予慷慨的褒奖,同时,也希望汪玉同学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点,继续完善自我,不骄不躁,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2017级工商、市场、人力、旅游辅导员卢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