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7月23日,《河南网》以“嗅竹林微凉清香寻清化竹扇足迹----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理工商韵,助力乡村”社会实践团队赴侯山村调研”报道我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如下:
嗅竹林微凉清香 寻清化竹扇足迹
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理工商韵,助力乡村”社会实践团队赴侯山村调研

7月16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理工商韵,助力乡村”社会实践团队赴焦作市博爱县侯山村,寻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化竹扇”传承人——刘栋梁,开启了清化竹扇制扇工艺调研之旅。
当实践团队来到侯山村时,刘栋梁热情地接待了大家。走进清化竹扇培训基地,一座四四方方、坐落于竹林中的雅舍出现在大家眼前。进门的屋架上挂满了半青半熟的葡萄,朴素的家具、方格的竹窗颇有闲人雅士之风。随后,刘栋梁与同学们在书房亲切交谈,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修养,向大家讲述了侯山竹林的发展历程和清化竹扇的传承情况。
在八十年代时,刘栋梁凭借自身的清化竹扇手艺挣得人生第一桶金,因此成为附近村落的名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越来越普及,清化竹扇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的价值效用不再于纳凉,更在于品鉴和收藏啊。如今在空调房里扇清化竹扇,也颇有韵味啊。”刘栋梁打趣道,他的语言幽默风趣,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与欢笑。
随后,刘栋梁带领同学们来到制作竹扇的房间,向大家介绍了清化竹扇的历史知识,参观了制作竹扇的工艺流程。在现场,他向同学们展示了选材、扇面绘画、书法制作到套扇等流程。在扇面绘画时,只见他用细尖毛笔轻沾墨水,在扇面上绘画出竹林风姿、荷花池景等画面,并在扇上即兴题诗。刘栋梁告诉同学们,扇面绘画时要注意扇面的布局,要留有一定的留白,才能展现其意境。在刘栋梁悉心指导下,大家也跃跃欲试,制作了体现自己风格的扇面。在制作成扇时,刘栋梁在小骨的一头钻孔,并在小骨毛坯两面拉光,把大边和小骨按一定的数量配好,他一边介绍制扇的流程,一边娴熟地将扇面和扇骨套合在一起,短短话语间,一面精致的小扇就呈现在手中。同学们也拿起手上的材料,全神贯注地尝试制作小扇。“看着你们这么认真学习的样子,相信竹扇未来会传承的更好。”刘栋梁笑呵呵地说。
期间,刘栋梁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侯山村特色基地——斑竹林。竹林深处,微风流动,一股夹杂着泥土和露水的竹香扑面而来,使大家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竹林的美丽、竹扇的清香。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同学们在全面了解清化竹扇发展历程与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将撰写报告提出发展建议,进一步推动清化竹扇非遗文化广泛传播与更好传承。
(新闻链接:http://www.henanwang.com.cn/shuhua/0H3414492018.html)